《行進中的中國》新一季:外國導演看中國故事

《行進中的中國》新一季面向全世界觀眾
用外國導演的眼光看中國發(fā)生的故事
■本報記者 張熠
“這次我要把導演的身份放棄掉,你們來當導演!鄙虾V播電視臺9樓陽光教室里,英國紀錄片導演羅飛已經(jīng)開始展望自己的新角色,“我穿的衣服你們有建議嗎?”在紀錄片《行進中的中國》新一季中,他將擔任主持人,向世界觀眾講述鮮活的中國故事。
同樣摩拳擦掌的還有SMG紀錄片中心陳亦楠工作室的導演們。上海廣播電視臺與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聯(lián)手創(chuàng)作紀錄片《行進中的中國》新一季。11月9日下午,紀錄片在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式啟動后,主創(chuàng)團隊將兵分幾路,赴祖國各地進行拍攝。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主任朱宏介紹,新一季由SMG與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聯(lián)合出品,由SMG紀錄片中心承制,共5集,每集30分鐘,聚焦中國制度、經(jīng)濟、科創(chuàng)、生態(tài)、民生等主題。“和Discovery合作,確保了海外平臺的播出,我們用外國導演的眼光,去看中國正在發(fā)生的故事,這將是個具有國際傳播影響力的作品。”朱宏說。
“疫情之下,中國有很多聲音想被世界聽到,我們也想通過這部紀錄片,來回應國際社會關切的話題。”《行進中的中國》新一季總導演陳亦楠說。從內(nèi)容來看,這部紀錄片將通過外籍主持人深入現(xiàn)場的觀察和采訪,以鮮活的人物故事、生動的案例,講述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政府、人民、企業(yè)和社會各界如何應對各種難題與考驗;旨在向世界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向世界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中國方案、中國模式、中國智慧。
紀錄片強調(diào)國際化的語態(tài)。以主持人羅飛為例,他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專業(yè),在中國工作和生活20余年,也是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幸存者》的導演。陳亦楠說:“羅飛的加入,會帶來旁觀者的思考以及他自身對相關話題的思辨。另外,在故事的選取中,主創(chuàng)團隊也會更注重多樣化的案例,它關切的一定是足夠國際化的故事,包括生活在中國的不同膚色的人們的故事。”
從北京到粵港澳大灣區(qū),從貴州黔東南到云南西雙版納,從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到海南國家公園,從江西鄱陽湖到上海臨港自貿(mào)區(qū),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攝制團隊將跨越中國大江南北,用鏡頭解讀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帶建設、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前沿尖端科技的應用、生態(tài)環(huán)保治理、鄉(xiāng)村振興等熱點話題。
據(jù)悉,新一季《行進中的中國》制作完成后,將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計劃于2022年7月前后在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旗下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頻道和新媒體同步播出。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東亞和東南亞區(qū)總編輯魏克然說,“這部紀錄片將成為我們和中國主流媒體合作的新的里程碑,給全世界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