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社區(qū)的市級機關干部,成了這里物資轉運的主力軍!

下沉在程家橋街道的市級機關干部,組成了一支“志愿者突擊隊”。抗疫中,他們召之即來,善打硬仗,成為社區(qū)物資轉運的主力軍。
都是市級單位的干部,此前互不相識,能否扛起物資保障的重擔,程家橋街道負責聯(lián)系生活物資保障工作的周德師一開始還有些擔心。
4月18日上午,大家陸續(xù)接到“上崗”通知:有三批生活物資將于下午陸續(xù)到達,要全部發(fā)放至居民手中。此前未曾謀面的十幾人于下午1點集結,然而第一批物資要下午3點才抵達街道中轉站——位于虹橋路上的上海農(nóng)展館。面對一箱箱“沉甸甸”的物資,大家二話不說,自覺分成兩組,車上車下“接龍”卸貨、分裝。大家表示:再晚再累也堅決完成任務,保證居民今晚拿到物資。
沒人主動休息、沒有片刻耽擱,連著3批物資,他們于晚上8點多全部分發(fā)至居民區(qū)。他們報到的第一天,也是街道物資最多的一次。他們不僅增援了保障力量,也為居民們早日拿到物資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
經(jīng)歷了第一天的“硬仗”,他們有了更多的默契,快速成為物資保障的“主力軍”。
不等街道安排任務,大家會積極主動地詢問需不需要人手;一個微信通知,立刻響應“到崗”;被安排“強制性”輪休的人,往往也主動請纓……時刻展現(xiàn)了黨(團)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他們中的“老大”是來自國盛集團的張鋒,提到這位1968年出生的“老大哥”,大家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和年輕人比,體力是不一樣的,但他還是和大家并肩作戰(zhàn)。”周德師表示。
記者了解到,居住于南龔居民區(qū)的張鋒,在到街道報到之前,也是居民區(qū)志愿者中的一名積極分子。維護核酸檢測現(xiàn)場的秩序、值守樓棟讓居民“足不出戶”、巡邏小區(qū)送快遞……處處都能看到“老張”的身影。為了讓居民們安心宅家,他還會主動將自己了解的社區(qū)防疫注意事項在業(yè)主群里分享。
近一個月來,志愿者們都成了“搬運小能手”。每次貨車一到,第一個跳上車的一定是來自上海儀電集團的“90后”陳龍,熟練地打開貨箱、傳遞給排好隊的伙伴們;“突擊隊”里唯一的女隊員是來自市農(nóng)委的顧小小,原本被安排清點、計數(shù)的她,每次都“趁大家不注意”,加入到搬運隊伍中;長時間的搬運,來自市知識產(chǎn)權局的謝銳,手掌磨出了繭子、肩膀紅腫酸疼,每次汗水浸透隔離衣,令他深刻體會到了一線基層人員的辛苦;來自上海律師協(xié)會的金鷹,身材最為纖瘦,但耐力十足的他往往是從頭到尾一直奮戰(zhàn)的,大家笑言“看到金鷹收手了,我們才知道工作做完了”。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