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溫卷土重來,下周全是……自來水不夠用?官方回應

小伙伴們
東東又來報天氣
隨著副熱帶高壓東退南落
上海今天高溫天氣得到緩解
凌晨全市最低氣溫普遍在26~27℃
白天云層逐漸增厚光照強度有所減弱
上海大部地區(qū)最高氣溫在33℃上下
北部偏低一些
午后有對流云團發(fā)展東移
上海中心氣象臺于12:20
發(fā)布了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云團影響下
上海出現(xiàn)了分散性短時強降水
其中浦東老港鎮(zhèn)累積雨量28.8毫米為最大
△午后雷達回波
目前雷電黃色預警已經解除
今天夜間陰到多云有短時陣雨
明天上海云系較多
多云到陰為主
東南氣流帶來海上清涼空氣
氣溫依然不會很高
全天氣溫在27~33℃之間
不過需要注意
由于申城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
會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雨出現(xiàn)
雷雨時風力較大陣風7~9級
風向偏北
相對濕度95%~65%
△未來一周副熱帶高壓變化圖
本周三(20日)
隨著副熱帶高壓再度加強北抬
高溫天氣將卷土重來
最高氣溫預計在38℃附近
特別是23日開始
大陸高壓和副熱帶高壓再次聯(lián)手成功
我國南方地區(qū)將再度出現(xiàn)大范圍高溫天氣
上海也將是一連串高溫候場
天氣以多云為主
由于氣溫較高
午后容易產生局地“熱雷雨”
提醒大家防暑同時
及時關注臨近預報、預警信息
做好防范
最近持續(xù)高溫
有小伙伴擔心
上海的自來水供應有沒有保障?
水質會不會受影響?
上海市水務局局長史家明在今天(7月18日)的“2022民生訪談”中表示,7月14日,全市供水量達888萬立方米,創(chuàng)年內新高,但遠未達到歷史最高峰,請市民朋友放心。
每年6月15日起,上海進入夏季供水高峰期。今夏35℃以上高溫天出現(xiàn)較早,7月1日出梅后已發(fā)布3次高溫紅色預警,疊加全面恢復生產生活后的影響,供水量增幅明顯。
今年6月15日至7月12日,全市日均供水量達855.96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1.49%。
近年來,上海供水最高峰出現(xiàn)在2017年7月21日,當天氣溫達40.9℃,全市供水量達到958萬立方米。今年7月14日的888萬立方米“今年最高峰”過后,如果氣溫持續(xù)走高,不排除追上2017年日供水最高峰的可能性。
但史家明強調,上海38家自來水廠目前的供水能力達到1221萬立方米/日,水量有保障,不需要擔心“水不夠”。
上海自來水的品質也很穩(wěn)定,確保“從源頭到龍頭”的優(yōu)質供水,不會受到持續(xù)高溫的影響。
在原水方面,上海已建成長江陳行、青草沙、東風西沙、黃浦江上游金澤四大水庫,綜合應用水生植物及魚類群落水質凈化調控等技術,打造水清、岸綠、魚游、景美的生態(tài)型水庫。同時,定期給水庫做全面“體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在各座水廠,上海推進深度處理改造,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等工藝,進一步提高自來水關鍵水質指標。目前,全市水廠深度處理率已達到70%以上,預計到“十四五”末進一步提高至90%。
自來水出了水廠,管線和二次供水設施是決定“后半段”水質安全的關鍵。
上海管徑75毫米以上的公共供水管線總長約4萬公里,近年來,上海分年度滾動推進老舊供水管線改造,5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供水管線爆管事件明顯下降。
“十四五”期間,上海將完成2000公里老舊供水管網(wǎng)更新改造,替換使用年限超過30年或材質比較落后、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的管材。
在前階段疫情防控期間,在確保防疫要求和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上海完成了32個路口的大口徑老舊管線改造,以往這些管線處于道路交通壓力較重的地區(qū),很難找到實施改造的“窗口期”。
其中,南京西路(石門一路至泰興路)一根老管子還是1918年敷設的鑄鐵管,這次也順利完成改造。
目前,上海已完成2.2億平方米的老舊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并由供水企業(yè)實施專業(yè)化管理,占到全市二次供水設施的三分之一。供水企業(yè)正在開展二次供水設施調查和隱患排查工作,進一步提升供水安全。
此外,上海供水行業(yè)正在探索數(shù)字化轉型。比如,研究構建具有預報、預警功能的智慧管網(wǎng)體系,可在不開挖路面甚至不斷水的情況下,通過管道內檢測等技術,使地下管網(wǎng)直觀地呈現(xiàn)在巡檢人員面前。該技術已在2021年初極端寒潮入侵時一展身手。
許多小區(qū)還創(chuàng)建了高品質飲用水示范小區(qū),推動智慧泵房建設,24小時自動監(jiān)測進出水水質,發(fā)現(xiàn)問題實時報警,甚至可以預測居民用水量,控制、減少自來水在水箱停留的時間,保障用水“新鮮”。
在一個試點小區(qū),改造前,水池平均水齡為11個小時,改造后優(yōu)化為6個小時。
請小伙伴們放心??!
不需要擔心“水不夠”~
來源:東方網(wǎng)綜合上海預警發(fā)布、上觀新聞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