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開幕 |《工人之路》,海外尋檔探初心

上海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大本營。101年前的今天,1920年11月21日,第一個由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工會組織——上海機器工會宣告成立。在這個特殊日子,《工人之路》珍貴黨史文獻資料全國巡展上海首站在中共四大紀念館開幕。
虹口是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重要出發(fā)地,周恩來等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從這里乘船赴歐洲探尋救國救民真理。此次發(fā)掘《工人之路》報紙等珍貴文獻、影像史料的“探尋之旅”,也正是從虹口起航的。2018年,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指導下,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音像資料館)、虹口區(qū)委宣傳部在中共四大紀念館聯(lián)合舉辦“起航·探尋初心——中共早期歷史影像文獻海外尋檔媒體行動”啟動儀式。在這之后的三年內,團隊兩次奔赴俄羅斯,取得了大量獨家珍貴的黨史影像資料,包括從俄羅斯多地采集到在蘇聯(lián)創(chuàng)辦的中文報紙《工人之路》。
此次,“探尋初心”團隊回到三年前的出發(fā)地中共四大紀念館,集中展出《工人之路》報刊的檔案采集成果。此次展出報刊圖片共計100幅,出版的時間跨度從1924年到1938年,展品內容之豐富,展覽規(guī)模之大前所未有。在這些展出成果中不乏與上海相關的新聞報道,涉及“工運”“黨史”“革命”“抗日”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豐富。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當下,“重新發(fā)現(xiàn)”近一個世紀前的《工人之路》,能真切感受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真理的勇氣與熱情,使人感慨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由衷感受我們國家和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之后的幸福。也當能鼓舞百年后的我們,重溫革命理想的初心,堅定民族復興的信心。
《工人之路》珍貴黨史文獻資料專題展已陸續(x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河北唐山李大釗紀念館、黑龍江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等地完成了展出活動。此次在中共四大紀念館展出的是《工人之路》珍貴黨史文獻資料全國巡展首展,后續(xù)還將沿著京廣線舉辦巡展,并與全國各地的紅色場館開展更多合作。
相關鏈接:
《工人之路》是一張上世紀二十年代由蘇聯(lián)黨政部門主辦的官方機關報。辦刊時間在1922年至1938年左右,其誕生于中共一大召開之后,先后經歷中共二大至中共六大等重要會議。在《工人之路》存續(xù)的16年中,從半月刊發(fā)展為周刊及至雙日刊的四版大報,最高印數(shù)達到6800份。該報的編輯記者大多是當時在蘇聯(lián)遠東地區(qū)工作或留學的蘇共和中共黨員。經過研究確定,中共發(fā)起組成員及中國共青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俞秀松,曾擔任過《工人之路》報社副主編。
《工人之路》刊載留存了李大釗、鄧中夏、俞秀松、梁柏臺、汪壽華、伍修權、劉長勝、蕭三、柯慶施、黃平等人的文章,其中李大釗的遺著詩歌《進攻》、鄧中夏的《嗚呼,彭湃同志之死》、俞秀松的《工農通訊員和下級刊物目前幾個戰(zhàn)斗任務》、北京大學師生創(chuàng)作的《北大之救國歌》、蕭三的詩歌《八百勇士贊》等作品,均未查到在《工人之路》以外的出版物刊登過,可以初步判斷為首次發(fā)現(xiàn),其價值不言而喻。
據(jù)初步研究確定,《工人之路》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辦報時間最長、發(fā)行量最大、由中國共產黨人參與主編的在海外發(fā)行的中文報刊,也是中共早期革命者后人與滬上黨史研究專家共同發(fā)現(xiàn)的最新鮮的、最大宗的中文史料,對發(fā)掘和研究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展覽時間:2021年11月21日-12月底
展覽地點:中共四大紀念館二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