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設置指南上線 讓互聯(lián)網成為自我提升“敲門磚”

“60歲花甲老太太,凌晨三點還在網游里‘廝殺’?”
自《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下發(fā)后,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利用長輩身份信息沉迷網絡游戲。這也引發(fā)了一連串討論與質疑:現(xiàn)階段的青少年模式如何徹底解決網絡沉迷問題?
日前,在上海,相關部門邀請正能量博主走進學校、社區(qū),讓中小學師生、家長走進互聯(lián)網企業(yè)等,增進相互了解,合力共同參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家長與學生“組團”走進小紅書,現(xiàn)場聆聽正能量博主分享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經驗知識,共同筑建健康“沖浪圈”。
伴隨著相關《通知》出臺,網絡游戲企業(yè)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jié)假日每日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然而,現(xiàn)實中,網絡小說、漫畫、短視頻、直播等仍有吸引青少年沉迷的潛在“危機”。
小紅書人文出行類博主“Kyle腳步不停”在分享中拋出這樣的觀點: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為個人成長與生活服務,這是大部分家長與青少年需要面對的首要難題!爸挥凶畲蟪潭茸尰ヂ(lián)網成為良性使用工具,才能推動青少年發(fā)展,緩和家庭關系與親子溝通!毙睦磲t(yī)生王怡蕊則認為,應該鼓勵青少年主動利用網絡獲取技能和展示創(chuàng)意,如上網學繪畫、編程、攝影、剪輯、混音,成為網絡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他人內容的消費者。
搭建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推動未成年人的自我約束與健康成長。王怡蕊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網絡沉迷問題,必須全社會參與,家校共同監(jiān)督,學校通過體育鍛煉、興趣培養(yǎng)來正向引導。“讓未成年人主動規(guī)范行為,將互聯(lián)網變成自我提升的‘敲門磚’,實現(xiàn)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現(xiàn)場,也有教師反映:互聯(lián)網平臺上的“青少年模式”設置起來過于繁瑣,許多家長使用起來感覺“不夠友好”。相關調查顯示:目前許多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存在覆蓋不夠廣、身份識別不精準、應用效果不佳等問題,使得“約束”事倍功半。
《上海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設置指南(試行版)》日前亮相,并在嗶哩嗶哩(B站)、小紅書、喜馬拉雅、閱文集團等18家廣受青少年歡迎的網絡平臺推廣試行,為未成年人織密“保護網”!吨改稀分贫ǖ20條規(guī)定,讓網絡平臺有了衡量對錯的“標尺”。比如,為從源頭上減少不良App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指南》要求屬地應用商店督促App提供者發(fā)布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信息,設置“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統(tǒng)。
以小紅書為例,平臺開啟“青少年模式”后,晚上10點至早上6點無法使用,每天使用時長累計不超過40分鐘,且無法輕易延長使用時限。而在“青少年模式”下的首頁,展示經過篩選的教育知識類筆記,這些內容適合學齡前、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年齡段,并定期更新、豐富青少年用戶體驗需求。
據悉,上海將聚焦網絡治理重點領域和環(huán)節(jié),總結“青少年模式”試點推廣的經驗,形成有特色的“上海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