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宛平南路600號開畫廊了

“醫(yī)生,我這個作品名字《龍卷風》不太切題!弊蛉障挛缛c多,宛平南路600號畫廊內(nèi),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日間康復中心的病人梁成仔細欣賞展出畫作,在看到自己的作品時,他駐足觀看良久,然后找到醫(yī)生說想改名字!拔蚁氚选洱埦盹L》改名為《匯聚》,因為我們這些人,就像被拉進了漩渦,旁邊這些線條就像一雙雙拉住我們的手,像四面八方幫助我們的力量,包括醫(yī)生、護士、社工等!痹诘玫结t(yī)生“可以改名”的答復后,梁成笑著回家了。
15位病人、60幅作品……開在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6號樓的600號畫廊8月9日起對外開放,首期畫展名為“線條、顏色和故事”。繪畫的作者,都是日間康復中心和長期住院的精神病人,醫(yī)生稱他們?yōu)椤安∪怂囆g(shù)家”。
有人畫完自己加蓋印章
在首期參展的15位“病人藝術(shù)家”中,魏淑是唯一一名女性。她是一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她參展的作品是《無題》,這副作品主要由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和線條組成,和她此前的畫作風格一樣。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閔行院區(qū)“藝術(shù)特色病房”的住院醫(yī)師陳智民還記得,一年半前,魏淑在醫(yī)院畫室創(chuàng)作的第一幅作品就是畫滿了不同顏色的圓圈,整張紙畫得滿滿當當,越靠近邊緣圓圈越小。后來,她的風格幾乎沒有變過,都是用不同顏色畫出非常規(guī)則的圓形、三角形、線條等。至于“畫的是什么”、“為什么畫這個”,她無法解釋。
袁方建是病房內(nèi)“高產(chǎn)”的“病人藝術(shù)家”之一。他今年50多歲,頭發(fā)花白,很早就開始在病房內(nèi)畫畫,還找人幫忙刻了一個印章送入醫(yī)院。每畫完一幅畫,他就會蓋上自己的印章,然后把畫作收藏起來。
他這次展出的畫作,名字叫《不是夢》。藍天、白云、大雁,飄逸的長發(fā),向上張開的手臂,每個手指甲還涂上了不同顏色……和其他人的作品不同的是,他的繪畫線條很精細,會先用素描方法勾畫出輪廓,再進行上色。
“袁方建解釋《不是夢》的內(nèi)涵:像蝴蝶一樣飛到外面去不是夢,表達了對自由的美好愿望!标愔敲裾f。
他們不是天才也非怪人
有人認為,瘋子與天才僅有一步之遙。陳智民說,這些都不是真實的精神病人。
600號畫廊開辦前,陳智民也曾想過,畫廊可能會引發(fā)大家對于“瘋子與天才”的想象,但這恰恰說明大家不了解精神病人,相關(guān)科普工作做的還不夠深入。
“我們希望把這個畫廊持續(xù)辦下去,用這種生動的形式,讓大家認識到精神病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和感受的。他們既不是天才,也不是怪人,他們是一群可愛的普通人!
藝術(shù)治療是一種輔助治療,是康復治療的一部分。在精神病人的住院治療中,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嚴重的病人還需要物理治療,還有一部分就是康復治療。一天中,病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康復治療,包括團體繪畫治療、團體藝術(shù)治療等,以調(diào)動病人的積極性,避免他們快速衰退。
每隔兩三個月就會上新
“相較于說教式地告訴大家精神病人不恐怖,我覺得通過請大家來欣賞繪畫作品,聽聽作品背后的故事,可以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精神病人,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标愔敲裾f。8月初,600號畫廊首期畫展布展基本完成。8月9日,位于宛平南路600號6號樓1樓走廊的600號畫廊正式對外開放。
截至目前,已有四五百人前來觀展。
談及600號畫廊的未來,陳智民說,“它應該是一個活的畫廊,它的背后有一群病人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我們計劃每隔兩三個月就會上新。它也是一個高規(guī)格的畫廊,并不是‘幾幅畫貼一貼’的展示窗,我們還將和社會上的公益機構(gòu)、藝術(shù)機構(gòu)、策展人等合作,把病人藝術(shù)家的作品帶給更多觀眾,或是引入和精神健康相關(guān)的藝術(shù)家作品,并通過舉辦一些藝術(shù)和精神的跨界對話、小型研討會等,讓畫廊活動內(nèi)容更豐富,讓更多人了解精神病人、關(guān)注精神健康。”
(注:文中患者姓名均為化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