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00公里 奉賢和貴州兩地青少年共追夢

一條紅色研學之路跨越“大!焙汀按笊健遍g的千山萬水,搭建起奉賢和貴州兩地青少年共同追夢的橋梁。南橋公益聯盟自今年7月1日起先后組織兩批志愿者前往貴州,開展“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南橋青少年紅色研學”活動,活動涉及奉賢本地青少年40余人、貴州青少年100余人;顒友永m(xù)了“大山與大!5年來結對助學的深厚情誼,活動包含“行走中的主題黨日”、主題團日、主題隊日及公益互助互學等內容。
遠隔2000公里,心意相連的“母子”
南橋公益聯盟自2017年成立以來,連續(xù)5年數次走進貴州大山,常態(tài)化開展“云梯”支教、“小桔燈”“益聯書夢”“青少年紅色研學”等愛心公益項目,覆蓋貴州青少年1000余人,其中一對一結對助學兒童80余名,持續(xù)為山區(qū)孩子們帶去沉甸甸的愛。
彭麗娜一直被遵義市余慶縣的小腮幼兒園的兩個孩子稱呼為“愛心媽媽”,源于去年她與這兩個孩子建立了一對一的結對助學。此次她報名參加紅色研學,就是盼著能夠親眼看看一直牽掛在心的兩個孩子。
在研學團家訪過程中,彭麗娜為孩子帶去精心準備的藍色T恤和益智玩具,“母親”與“孩子”從未曾相見,卻沒有隔閡。兩人親密的試衣服玩游戲,孩子靦腆的笑容始終掛在稚嫩的臉上。彭麗娜鼓勵孩子不畏艱辛,通過自身努力實現更好的生活。
一見如故,相約成長的小伙伴
來自上海奉賢的楊沁心與新寨小學的張文露,兩個居住地相隔近2000公里的小伙伴,在這次紅色研學中一見如故。他們一起玩耍、一起聊天,還互贈精心準備的小禮物,相約一起寫信給對方。
奉賢中學的胡奕暄,是本次紅色研學團志愿者之一。在2018年夏天的紅色研學中,他與同齡的貴州學生楊鵬程共同吃住,僅僅一周便結下了深厚友誼。
兩人約定努力學習,等2020年中考后再相約貴州。但因新冠疫情阻隔,如愿實現中考夢想的兩人無法完成當年的約定。于是,今年胡奕暄主動報名志愿者,再次來到貴州,與楊鵬程欣喜重逢。
時隔3年再見的兩人緊緊相擁,互贈愛心禮物,更是約定通信不絕、共同進步。
紅色之旅,走出舒適圈體驗艱苦生活
在新寨小學師生們的陪同下,研學團成員們體驗了5.5小時艱苦求學之路。從最初的信心百倍到后來的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少年們一路前行,沒有一個人輕言放棄,最終走完了這條山區(qū)學生艱辛,卻習以為常的求學道路。
“借這次研學的機會,孩子們了解山區(qū)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珍惜在上海擁有的一切,你所厭惡嫌棄的,正是他們渴望羨慕的!”帶著孩子一起研學的志愿者黃葉瓊如是說。
見證過很多這樣的故事,兩次走進貴州大山的研學團成員胡麗蓉道,“大山與大海,地域相隔卻心意相連,愿孩子們的夢想都能如愿,愿兩地純潔的友誼之花精心澆灌、長久相伴!”
南橋公益聯盟紅色研學團與當地青少年共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溫入黨誓詞,高聲共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聯盟負責人賈春雷表示“作為一名黨員,無論在哪里,永遠為自己是9514.8萬分之一感到驕傲和自豪!”
紅色研學團先后走進貴州研學基地,參觀了突破烏江紀念碑、長腳灘紅軍渡口、紅三軍陳列館、遵義會議會址等紅色景點,沿著革命前輩足跡。在貴州新寨小學、魁龍小學,研學團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聯誼活動,與當地青少年齊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合頌“強國有我,請黨放心!”
張仁其面對貴州山區(qū)的孩子感慨:“孩子,為了見你,我們翻過了幾座山;見到你,我們?yōu)槟愕呐ψ院,更被你強大的追夢力量而受鼓舞,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去追尋夢想!?/p>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