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個普通的日子,但對于金山工業(yè)區(qū)的顧峰新來說卻很特殊。當天上午,經(jīng)過5個多小時的采集,他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的捐獻,為千里之外一位素不相識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由此,顧峰新成為金山區(qū)總第49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這也是上海市第530例。
事實上,這是5月31日到6月10日短短10天內(nèi),金山區(qū)誕生的第4位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開創(chuàng)了金山造血干細胞捐獻新紀錄,在全市范圍內(nèi)也頗為罕見——
6月8日,金山衛(wèi)鎮(zhèn)“90后”就業(yè)援助員吳金杰完成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讓一名7歲兒童重獲新生成為可能;
6月4日,金山工業(yè)區(qū)“85后”張琦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而他的妻子施明珠同樣也是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們成為全市唯一一對 “捐髓夫妻檔”;
5月31日,金山區(qū)供銷合作社人力資源部部長曹冬葉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為一名孩子送去生的希望……
一連串“生命火種”從金山區(qū)飛向各地,“上海灣區(qū)”成為名副其實“愛的港灣”。
今年以來,金山區(qū)已有5人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在上海全市19例中超過了四分之一。截至目前,全區(qū)共有8638名志愿者加入到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上海市分庫,49人成功捐獻,形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領域獨特的“金山現(xiàn)象”。
100人中就有一名入庫志愿者
非血緣關系之間的配型成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為何金山區(qū)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配對有效率及捐獻成功率雙雙位居上海前列?
超高的“命中率”,離不開龐大的入庫基數(shù)。據(jù)了解,金山區(qū)常住人口約有80萬人,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人超過8000人。換句話說,每100人當中,就有一人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走在金山大街上,擦肩而過的人,說不定就是造血干細胞入庫志愿者。
入庫人數(shù)的增加,離不開濃厚的宣傳氛圍。對于金山區(qū)總第49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顧峰新來說,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是偶然更是必然。時間回溯到2018年5月6日,金山區(qū)召開紀念“5·8”世界紅十字日暨2018年金山青年造血干細胞集中入庫活動。偶然出門逛街的顧峰新,正好來到了活動現(xiàn)場,被熱鬧的宣傳氛圍打動,他毫不猶豫就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無獨有偶,同一天,金山區(qū)總第48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吳金杰也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敖鹕降脑煅杉毎璜I宣傳氛圍一直很濃厚,雖然我不是專業(yè)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但平時對于造血干細胞捐獻也是有所了解,”吳金杰告訴記者,作為一名“90后”黨員,當他第一年來到村委會工作時,就選擇了入庫,也是給村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據(jù)悉,金山區(qū)紅十字會每年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機關、進學校、進醫(yī)院組織開展宣講活動,普及捐獻知識,特別是“5·8”世界紅十字日、“3.5”學雷鋒日期間,由區(qū)紅十字會牽頭開展集中入庫活動,這大大提高了市民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知曉度和入庫積極性。
“捐髓夫妻檔”張琦夫婦
“零悔捐”讓每一份大愛都溫暖
難能可貴的是,在金山區(qū),凡是配對成功的志愿者,至今沒有一人悔捐。
“等了12年,終于能夠完成自己的使命。”金山區(qū)總第4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張琦說。自2009年入庫以來,這是張琦第三次接到配對成功的通知,前兩次都因患者身體原因沒能實現(xiàn)捐獻,而這次終于順利完成了捐獻。盡管時間久遠,張琦也從沒想過放棄,“生活中會有很多意外,這些意外是人所不能控制的,而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去讓生命延續(xù)。那么,我認為我應該伸出援手。”
同樣的,金山區(qū)總第4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曹冬葉,從2008年入庫到配對成功并采集捐獻,經(jīng)歷了長達13年的等待。“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去拯救他人的生命,在整個人的一生中,這樣的機會也是蠻少的。采集的時候經(jīng)歷了一次‘血液循環(huán)’,我感覺不僅為孩子送去希望,自己也同樣經(jīng)歷了一次重生!辈芏~說道。
金山區(qū)總第48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吳金杰在今年4月接到配對成功的通知后,感覺自己“就像天選之子一樣”,義無反顧地決定捐獻。但由于今年他就要新婚,家里人總有些擔心,吳金杰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家人放心,入院期間,他也會每天和家人發(fā)短信、報平安!翱梢詭椭砘贾夭〉娜,給他們帶去生命的希望,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眳墙鸾苷f道。
金山區(qū)總第4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易必林,則是在前一名志愿者悔捐的情況下,臨時“頂”了上來。從接到配對成功通知到答應捐獻,易必林僅僅用了兩個小時,由此成為金山區(qū)從配對成功到實施捐獻時間最短的捐獻者。他說:“能用我的一點血去幫助到人,真的很有緣分,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志愿者隊伍來!
“零悔捐”的背后,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不僅體現(xiàn)出金山區(qū)志愿者們對信守承諾的重視,也提升了人們對“金山志愿者”的信任感,擦亮了品牌。
“好人之城”新風尚蔚然成風
“好人”層出不窮,離不開金山區(qū)“好人文化”的浸潤滋養(yǎng),以及志愿文化的蓬勃生長,激勵著“上海灣區(qū)”更多的人齊心向善、樂于行善。
當記者問張琦是如何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相關信息時,他說在他身邊就有參與過捐獻的人。原來,張琦的妻子施明珠正是金山區(qū)總第2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耳濡目染下,張琦很早就知道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因此他毫不猶豫就下了決心。作為醫(yī)務工作者的施明珠非常支持丈夫的決定,“將心比心,如果是我們的家人生病了,我們也希望有人能幫助我們。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也是在挽救一個家庭!
其實,自1998年以來,金山區(qū)紅十字會率先在上海各區(qū)縣中開展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宣傳動員工作,逐步摸索建立起由區(qū)紅十字會、團區(qū)委、區(qū)文明辦、區(qū)融媒體中心、志愿者所在單位等多方合作的工作機制,并深入持久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及志愿者招募工作。從2002年8月朱剛成為金山第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到2015年1月蔣永峰成為金山第2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13年中金山共涌現(xiàn)了21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2015年3月,金山區(qū)召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團隊先進事跡報告會,集中開展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團隊的先進事跡宣傳教育,加快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讓金山區(qū)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yè)踏上新臺階。從2015年至今,短短6年時間,金山全區(qū)涌現(xiàn)了28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社會文明新風尚蔚然成風。
不僅如此,金山區(qū)還組建了一支包括2000多名成員的紅十字志愿者宣傳服務隊,他們既是造血干細胞的志愿入庫登記者,也是義不容辭的義務宣傳員,把宣傳“造血干細胞”的種子撒向金山的角角落落,讓向善的力量蓬勃生長。
(來源:上觀新聞 黃勇娣 項竹彥 公維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