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水專項洱海項目,到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建院至今,4000多個日夜,洱海保護治理時時刻刻都牽動著王欣澤的心。
洱海風光
如今,水變清了,洱海美了。據(jù)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fā)展指揮部消息,“十三五”期間,洱海湖區(qū)沉水植被面積恢復到34平方公里,湖體年均透明度上升到2.1米,一度消失的“水質風向標”海菜花又重現(xiàn)洱海。
與此同時,洱海的“守護者”——上海交通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席研究員王欣澤在日前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科技賦能 全身心投入
“如果要在洱海這個團隊做帶頭人,要熱愛洱海、要有犧牲精神!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獲得者孔海南這樣評價:“王欣澤365天有300天左右在洱海,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自2007年隨上海交大水環(huán)境專家孔海南教授來到大理后,王欣澤就數(shù)十年如一日奔波忙碌,全身心地投入到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洱海保護與治理的研究工作,與洱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上海交通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席研究員王欣澤
“我希望能用我個人的專業(yè)知識和我團隊的力量,為將來大理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為洱海的保護做出更多的貢獻。洱海這里已經(jīng)是我的另一個家了!痹诮邮懿稍L時,王欣澤曾如是說。
在王欣澤看來,保護洱海,首先要實現(xiàn)洱海水質穩(wěn)定,再逐步實現(xiàn)水質提升。以王欣澤為核心的研究團隊所承擔的洱海項目,聚焦流域管理、政策研究、技術研發(fā)與工程示范,先后在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深度處理、入湖河流的水質改善等方面進行研究,共形成60余項專利技術,他提出的很多關于洱海保護的建議與措施已被采納應用,為洱海保護提供了持續(xù)的技術支撐。
洱海風光
自2014年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建院之后,王欣澤便帶領研究院團隊和全州各族人民一道全力投身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針對湖區(qū)的19條垂線38個監(jiān)測點位和流域內入湖河流(含重要溝渠)的62個監(jiān)測斷面開展大量現(xiàn)場取樣和分析,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積累為決策提供科學支撐,幫助解決洱!罢f得清”的問題。
此外,他還研發(fā)了以污水處理和濕地修復為核心的符合洱海治理需求的多項實用技術,并進行工程示范。為解決洱海流域的面源污染問題、入湖河流的水質問題和重點湖灣的生態(tài)修復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豐富了洱海流域的技術儲備,幫助解決洱!霸趺粗巍钡膯栴}。
克服困難,堅守洱海一線
“以一個人去影響一群人,以一個團隊去影響一個地域,這是身為教師才有的能量裂變和幸福感!蓖跣罎烧f。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洱海治理團隊的帶頭人和博士生導師,王欣澤依托洱海保護治理工作,把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從教室?guī)У蕉_,通過現(xiàn)場實驗和研究學習,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研究為洱海治理集思廣益、出謀劃策,和學生們一道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洱海保護治理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王欣澤和學生們一道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十多年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與當?shù)馗髯甯刹咳罕姶虺梢黄。從最初租用改造民房作為簡易的實驗室,到如今已?jīng)初具規(guī)模的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洱海保護工作一直在變與不變中向前推進。
不變的是初衷與目標,對洱海水質水生態(tài)動態(tài)變化的關注及保護治理的新技術引進和研發(fā);變化的是團隊的不斷壯大,王欣澤及其團隊和廣大社會群體對湖泊保護治理的認識的不斷加深、對洱海保護自覺意識的提升。
不辱使命 載譽前行
“為了保護洱海、把洱海治理好,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心里很感激王老師 !鄙详P鎮(zhèn)河尾濕地管理員吳紹紅說。
在全州上下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在王欣澤及其團隊投身洱海保護治理、不斷探索和奮力拼搏下,洱海水質發(fā)生了令人欣慰的變化,王欣澤個人及其團隊也在洱海保護治理研究的進程中獲得了榮譽。
洱海Ⅱ類水月份從“十一五”期間的21個月增加到“十二五”期間的30個月,“十三五”期間洱海全湖水質實現(xiàn)32個月Ⅱ類,水質良好月份逐年增加。2020年洱海湖區(qū)沉水植被面積恢復到34平方公里,湖體年均透明度上升到2.1米。
洱海研究成果被列為“十一五”期間水專項標志性成果之一,形成專利技術數(shù)十項,成果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由于在洱海保護治理工作中成績突出,王欣澤于2019年被授予“大理最美環(huán)保人”稱號,同時入選大理州首批“蒼洱霞光”人才計劃。
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
同樣在他的帶領下,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連續(xù)三年被評為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先進集體;2019年作為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在全國民族團結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 2020年1月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為第五批“大理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不過,在成效面前,洱海保護治理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在王欣澤看來,保護治理不可能一勞永逸,還需要久久為功。(上海交大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