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9月20日電(董志雯)正值全國科普日之際,一場別開生面的“TELL+科學”嘉年華在瑞金二路街道火熱進行。這場由上海市科協指導,瑞金二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的科學傳播活動,以科學讀物閱讀、科學故事演講等多個角度,積極展現科學的獨特內涵,啟發(fā)參與者認識科學、尊重科學、崇尚科學。這也是瑞金街道2020趣游環(huán)復藝術季的重點活動之一。
“科學”一直是瑞金街道最鮮明的特質之一,這里集聚著上海市科協、瑞金醫(yī)院、交大醫(yī)學院、上海社科院、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等一批科研類機構與部門。近兩年來,街道積極探索“黨建+科學”共建模式,有效整合轄區(qū)科普資源,優(yōu)化創(chuàng)新科普項目,著力建設黨建引領下的“社區(qū)科普第一站”,打造“在瑞金,愛科學”的特色品牌。
作為2020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的重點項目之一,2020“TELL+科學”嘉年華已是第二屆舉辦了。本次科學嘉年華的首個項目即是科普“超級共讀”。120名志同道合的閱讀者用10天時間共讀一本科普書籍,每天堅持在線打卡,彼此交流閱讀心得,參與者所收獲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更是一種全新的科學思維與理念。
本次共讀的書籍是《科學哲學:有一種追問沒有盡頭》,該書選取有波普爾的《科學:猜想和反駁》等10篇文章,參與者需要主動挑戰(zhàn)自己的閱讀“舒適區(qū)”,通過直接閱讀元典,親近大師,來一場科學“大燒腦”。
探訪科學定向打卡,開啟科普尋訪之旅
如果說科學超級共讀是一場思維上的盛宴,那么探訪科學足跡就是一次實地感受科學之光的揭秘之旅。9月20日上午10點,120余名參與者來到坐落于淮海中路的百聯 TX 淮海|年輕力中心廣場,參與者開啟了趣味而又緊張的科普尋訪之旅。
三個定向地點各具特色:全國第一座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科普教育的“科學神殿”上海科學會堂;用科技手段傳遞全球的創(chuàng)意文化力量的百聯 TX 淮海|年輕力中心;小而精的展現豐富公共衛(wèi)生科普內涵的瑞金·科學會客廳。在定向打卡點,參與者饒有興味地聽著專業(yè)講解,并通過在線掃碼答題獲得更多科普小知識。
觸動心靈,“TELL+科學”舞臺式故事分享
作為2020“TELL+科學”嘉年華的壓軸部分,9月20日下午,來自醫(yī)學、航天、化學等領域的四位科學從業(yè)者,立足于自己投身科學工作的經歷、體會與思考,介紹普及科學知識,闡述解析科學精神,倡導建立科學思維,為現場參與者帶來了觸動心靈的舞臺式科學故事分享。
沈俊 聯合利華北亞區(qū)家庭護理類產品研發(fā)總監(jiān) 《新塑料經濟》
沈俊是聯合利華北亞區(qū)家庭護理類產品研發(fā)總監(jiān),他帶來了接觸塑料的新視角。塑料無疑是最成功的現代科學的產物,但作為使用塑料數量巨大的日用化學產業(yè),悄然開始了一場對于塑料使用方式的革命,沈俊通過演講向大家揭示了這場新塑料經濟革命的原因、現狀和未來......
黃翔 華山醫(y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yī)生 醫(yī)學博士 《腦外科手術的故事》
黃翔是第一屆TELL+科學的演講人,作為一名醫(yī)學博士,他為大家講解了腦科學的知識更新以及知識的轉化速度越來越快,腦外科技術的發(fā)展,人工智能,腦機結合技術不斷的在飛速發(fā)展。這一切都源于人類面對黑暗和面對未知的勇氣與從未停止的探索的步伐。
蘇翠娥 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 主任專業(yè)師 《天和從哪里來》
蘇翠娥是上?臻g推進研究所載人航天推進系統(tǒng)部主任專業(yè)師。作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推進系統(tǒng)的總裝設計師,蘇翠娥在現場向大家介紹空間站的構造、功能以及建設進度,并回顧一輩輩中國航天人為此付出的努力。
韓非 知名科普博主 《無人機的自我修養(yǎng)》
韓非是一名科普界“網紅”博主。和其他追求深度“鉆井平臺”式的科普人不同,他形容自己是無人機式的科普博主,他涉獵的科普領域非常廣泛,從大學到博士的教育過程,他認為自己學會的最重要內容就是科學思維方式,他在現場與大家分享了這種科學思維能帶來什么...
通過為期10天的2020“TELL+科學”嘉年華,相信科學的種子已經種在參與者的心中。作為具有深厚科學和人文底蘊的社區(qū),瑞金街道將致力于以“黨建引領、資源共享,科學特色、服務群眾”為目標,在社區(qū)積極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精神。